这个赛季曼联的绝望,好像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从倒数第二场季前赛就出现不对劲开始算起,曼联在整个8月的6场比赛,只在90分钟里赢下了伯恩利,进9球失9球,净胜球是熟悉的0。
尤其在正式比赛开打之后,输给阿森纳还让很多人看到了所谓的希望,但随后的堕落速度极其惊人:对于一支志在欧战的球队,战平富勒姆已经让人无法接受,在有限的国内杯赛战线,曼联还输给了英乙球队格林斯比。
开季之后,短短四场比赛,阿莫林的心态就已经出现崩溃的迹象,而诚实的他不会隐瞒这一点,所以在对阵格林斯比的赛后,阿莫林表示:
“如果我们不站出来,你会感觉到有些东西必须要改变,而你不可能再一次换掉22名球员。”
他的意思是,他和曼联有可能分道扬镳。
然而在事实上,曼联本赛季的问题很早就出现了苗头。从有意谢什科开始,到需要送走赫伊伦,然后在无法引进巴莱巴之后,中场区域再无引援绯闻,大有就这样开始新赛季的意思。
“我有信心,转会窗口关闭时,我们会拥有一支比现在强大得多的球队”,这句话是CEO贝拉达在6月中旬接受采访时的亲口所言,如今这样的战绩,就是高层、教练和球员们工作3个月之后的结果?
所以,和曼联过去几年所遇到的情况类似,这支俱乐部出现的问题是,从上到下,都没有人正确看待球队在英超的真实实力。
如果起点就判断错了,你自然是无法做出后续的正确决策的。
从19-20赛季开始,到上个赛季结束,曼联的最终联赛排名是3、2、6、3、8、15。
在滕哈赫的第一年结束时,你还可以说曼联是一支强队,无法争冠,但具备一定的争四实力,然而从滕哈赫的第二年开始,这支球队就出现了清晰的实力下滑。
尤其是在上个赛季,哪怕滕哈赫下课,阿莫林上任,本应该带来一定的更衣室气氛提振和战术体系改变的换刀效果,但曼联的联赛排名根本没有提升,反而比滕哈赫下课时还低了一名。
在当时,贝拉达等人给出的说辞是,利用这半年的时间,阿莫林完成了对球队和英超的熟悉,否则阿莫林如果在这个夏天上任,曼联将在本赛季面对那些困难。
在战术体系和球员特点并不契合,但还是闯入了欧联决赛的大背景下,我们姑且可以相信这套说辞,但相信归相信,问题在于,今年夏天,你要如何为曼联这支球队界定实力标准?而这一点,直接决定了夏窗的操作思路。
是滕哈赫第一年的第3名,还是第二年的第8名,抑或是上赛季的第15名?
第3名当然是不可能的,再乐观的曼联球迷都不会以此为准,而从去掉一个最高分,也去掉一个最低分的国际评判惯例来说,第15名或许也过于悲观了。
毕竟从身价的角度来说,曼联目前依然高居联赛第5名,相比中游球队有一倍左右的优势。
这个时候,其实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参考曼联在最近三个赛季对阵五支排名在10名前后的球队的成绩。由于曼联在23-24赛季就是第8名,所以在这个赛季,我们选取曼联和身后第9、10、11、12、13名的球队的成绩,而在22-23和24-25这两个赛季,我们选取曼联和第8、9、10、11、12名的成绩。
于是,我们得出了结果:曼联在包括国内杯赛在内的33场和中游球队的90分钟比赛当中,总计取得了14胜7平12负的战绩,胜率只有42%。
可能有些朋友不愿意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毕竟在滕哈赫第二年,曼联还曾在足总杯决赛击败曼城,看起来和顶级强队还在同一水平线上。
但是别忘了,在上赛季的足总杯决赛,曼城同样被上赛季最终排名第12的水晶宫击败,所以一场比赛的胜负,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如今千疮百孔的曼联,不也在第一轮看起来和阿森纳有来有回吗?
哪怕我们扩大数据样本,将此前索肖时代的曼联和中游球队的战绩也纳入在内,哪怕19-22连续三个赛季,曼联的排名都在前6,甚至有两个赛季都在前4,按理来说应该会大幅提高胜率,但和中游球队的战绩也只是28胜18负18平,胜率为43.75%。
根据这一实力定位,尤其是上赛季的惨状,你才能进行这个夏天引援计划的制定,而从这延伸出去,你会看到曼联的荒诞之处。
我们姑且不考虑具体的能力特点,只谈最初级的人员储备。
上赛季打过曼联中卫位置的球员,按照出勤场次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马兹拉维(57)、德里赫特(42)、马奎尔(40)、约罗(33)、利桑德罗-马丁内斯(32)、林德勒夫(25)、埃文斯(13)、卢克-肖(12)、海文(6)和弗雷德里克森(2)。
这个夏天过后,林德勒夫离队,埃文斯退役,只剩8人。
而在上个赛季,算上社区盾杯,曼联总计打了60场比赛,刨除掉马兹拉维这名打过边中卫,也打过翼卫的球员,计算只会被安排在中卫位置上的球员,只有德里赫特一人的出勤率超过66%,也没有达到70%。
也就是说,德里赫特这一个点,都还需要一名平均3场比赛里就要出场1次的替补球员储备,其他人呢?
储备是这样的,再来看具体的球员。
德里赫特之后,出勤最高的马奎尔今年年初就已经年满32岁,身体条件已经非常一般,尽管在三后卫体系里焕发了一定的生机,但上赛季出彩的画面实际上是在对手门前,而不是在自家门前,只要细究起来,移动问题依然非常清晰。
利桑德罗-马丁内斯,从2023年开始算起,不到两年半里3次大伤,最近两个赛季的出勤相加也只有46次,这个身体还能被寄予希望吗?
约罗,作为拉特克里夫时代的第一笔年轻化战略的代表人物,上赛季在面对速度型边锋屡屡吃瘪,和达洛特等人至今没有建立起默契,而对于身侧队友的消耗则肉眼可见。只要你有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他出现在哪一侧,对手的威胁进攻就会大多出现在哪一侧。
对阵富勒姆的比赛,约罗的表现就让人一言难尽,这次凭借腿长的单防表现被俱乐部的社交媒体点名表扬:
但他在复杂场景里的选位和决策,不足非常清晰:
说得难听点,约罗就是后卫中的谢什科,很多防守表现经不起推敲,数据却非常干净,所以非常容易逃脱媒体和球迷的审视与批评。
而在这四名标准的中卫之外,就是马兹拉维、卢克-肖和两个小孩了,这就是曼联在本赛季储备的所有中卫。
真正成熟、稳定的即战力依然只有德里赫特一人,情况和上赛季开始时依然完全一样。在本就需要大量储备,还奢望提升成绩的三后卫体系内,德里赫特之外的中卫选择,要么老迈,要么脆弱,要么不粘锅,要么还相当稚嫩。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莫林势必需要纳入马兹拉维和卢克-肖来打边中卫,但这意味着,左右两个翼卫的储备变成了多尔古、达洛特、阿玛德-迪亚洛和又一个小孩迭戈-莱昂。
不必多说,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水平。
至于中场区域,就更不用多说了。
曼联本赛季能打双中场的球员,只有卡塞米罗、乌加特和梅努,理论上也能用的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和芒特,其实都是进攻端的球员。
都不必讨论合适与否,是否会带来更多的防守风险,仅就储备来说,最多只有5人,如果按照大家看不下去的布鲁诺在双中场的表现的风向,芒特和梅努打在这里也不会有区别,这样一来,只剩2人。
离队的埃里克森上赛季在各项赛事出场35次,被租借出去的科利尔也出场13次,不谈作用和失误,就这些出场次数和时间,俱乐部似乎完全没有进行考虑。
所以在6月初,我们就发现了曼联似乎没有补强中后场的计划:
第一场季前赛时,就再次谈到了中后场引援的必要性:
介绍姆贝乌莫的时候,我们在评论区回答朋友提问时再说一次,当时已经是7月22日:
因为在后卫和中场这两个区域之间,明显是中场更为紧缺。
后卫线虽然也很差,但至少有足够的人手,硬凑也能凑得出来,中场连人手都凑不够,然而直至关窗,除了巴莱巴之外杳无音讯,最后哪怕像萨比策、阿姆拉巴特这样的租借都没有选择。
从俱乐部最后的操作结果也能看得出来,俱乐部和球队都认为曼联上赛季表现不佳,主要和进攻端的表现有关,所以,资金几乎全被用作改造进攻端,也就是所谓的三叉戟的位置。
还是一样,我们暂且不谈三名球员的适配,先看上赛季的情况。
如果曼联上赛季的问题集中在进攻端,那么曼联的射门数据应该会极其糟糕,从射门数、射正数,到最后的进球数,都应该非常难看才对。
事实上,曼联的进球数的确糟糕,在联赛只打进了44球,是上赛季进球第五少的球队,也是过去六个赛季当中,唯一一次进球数没有超过50。
因为如此,曼联的射正数自然也很糟糕,这一点也毫无疑问,射正数只有174次,在此之前的五个赛季,最少的一次也是187次。
但是,曼联的射门数也创造过去六个赛季的新低了吗?
实际上并没有,上赛季曼联的射门数是527次,而此前五个赛季的数据分别是544、526、、508、593、550。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射门次数,而在于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踢出效率最差的几个人,补充效率较高的新援,按理来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在上赛季的曼联,打过进攻端,也就是中锋和两个边锋位置的球员当中,哪些人的效率最差?
刨除掉没有进球的梅努、安东尼等人,早早确定离队的埃里克森也不必考虑,按照效率由低到高,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加纳乔的6个联赛进球,用了84脚射门换来,平均14脚射门制造一个进球。
布鲁诺的8个联赛进球,用了96脚,平均12脚制造一个进球。
齐尔克泽的3个联赛进球,用了28脚,平均9.3脚制造一个进球。
赫伊伦的4个联赛进球,用了32脚,平均8脚制造一个进球。
阿玛德-迪亚洛的8个联赛进球,用了47脚,平均5.875脚制造一个进球。
拉什福德的4个联赛进球,用了16脚,平均4脚制造一个进球。
所以你会发现,按照高层和教练的操作,曼联送走的是效率最差的加纳乔、第四差的赫伊伦和最不差的拉什福德。
是的,赫伊伦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糟糕,对抗成功率不足,由此形成的衔接效果下降,但战术作用仍在,并未明显影响到曼联在射门环节的整体产出能力,而且赫伊伦也不是进攻端效率最差的球员,甚至比很多人觉得技术更好的齐尔克泽还要高一点。
当然了,加纳乔和拉什福德都已不愿在曼联踢球,数据好坏已无意义,但赫伊伦在季前赛就表态想要留队,不惧竞争,还是要被积极兜售出去。
更讽刺的是,曼联生怕这样的赫伊伦在一年后会被退货,所以非常迫切地想要加入可以轻松实现的附加条款,为此选择的替代者,则是效力于莱比锡红牛,在奥蓬达和哈维-西蒙斯之间享受战术资源倾斜的谢什科。
这是何等的癫疯操作。
引进谢什科的时候,英媒还在炒作新闻,声称曼联不必出售球员,也有足够的资金来买新前锋,展现出一副资金雄厚的模样,但到最后,曼联也没有选择出手引进中后场球员。
哪怕有一个选项操作起来极其简单——阿莫林的葡体旧将帕利尼亚,租借加盟热刺,如今已经在对阵曼城时收获进球,并且在出场的四场比赛里奉献了8次争顶6次成功,24次地面争抢12次成功和10次抢断的数据。
反观曼联,后卫线就不必多说了,在之后的半年里,球队只能在卡塞米罗、乌加特两人中,找出那个相对不烂的球员登场,从而和梅努、布鲁诺或芒特这三名根本不擅长防守覆盖的球员进行中场区域的搭配。
至于引进的库尼亚、姆贝乌莫、谢什科,看起来效率都很高,但曼联恰恰没有了那个能让他们效率提高起来的帮手,也就是没有类似于拉森、维萨和奥蓬达的球员类型。如果冒着花了2亿却不摆出三叉戟的舆论压力,阿莫林充其量只能在其中调换齐尔克泽、布鲁诺或芒特这三个选项而已。
从前到后,到处是坑,这就是曼联当下的战术困境。
所以,在这个夏天的操作过后,曼联的表现从令人充满希望到愈发绝望,真的那么让人意外吗?
当然了,这肯定会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赛季开始前,我们创建的那个小投票中,参与的75%的球迷都认为曼联在本赛季至少可以进入前8。
如今三轮过后,当然还有机会,但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了。
如果曼联没有媒体所说的那么财大气粗,今年夏天可以调用的资金只有2亿,也就是只够买3笔均价7000万欧元的交易,那么在后卫线不缺人头但缺实力,中场线缺人头也缺实力的情况下,何必要用送走赫伊伦的代价,引进一个并不能有效支援库尼亚和姆贝乌莫发挥的谢什科?
这笔钱完全可以引进一名能力至少够格的中卫或中场。当然了,按照曼联这一批管理层的眼光和行事风格,也有可能会再买一个数据足够干净的年轻后卫或中场。
到时候再美其名曰:“年轻化”。
最后一天,曼联不就引进了一位目前只在比利时赛场打出表现的年轻门将吗?
如果奥纳纳和巴因迪尔在之后继续表现不佳,教练组便真的有可能将23岁的拉芒直接推上去,如此沉重和直接的压力,对年轻球员的发展是好是坏?
当然了,我们完全没有看过拉芒的比赛,无法在现在就下什么定论,但是,当年的德赫亚能够成长起来,关键在于身前富有经验的防线和一个拿下联赛冠军的成功赛季,就算拉芒的潜力真的能够达到库尔图瓦的高度,但这种潜力能在如今的曼联兑现出来吗?
其实,根本没有人能打这个包票。
回看这个夏天,我们在7月27日,也就是姆贝乌莫加盟球队5天后,战胜西汉姆联的季前赛,对于曼联由赫伊伦和库尼亚所带来的提升颇感欣慰,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在期盼一名新中场的到来。
所以在当时,我们给出了球队以攻代守,最好转进防守反击路线的前景:
然而短短几天过后,谢什科的转会新闻甚嚣尘上,连带出现了曼联可能会送走赫伊伦的消息,所以在7月31日,4-1大胜伯恩茅斯之后,我们便给出了风向已经发生变化的判断:
等到8月4日,曼联摆出无中锋战术却无法战胜埃弗顿的时候,很多错误已经在出现的路上了,所以我们直接给出了最后的警告:
“可以说,这场比赛的整体表现,其实说明了库尼亚等人的短板,也说明了曼联在新赛季缺不了中锋角色的加入。
在中后场引援迟迟没有风声的情况下,本赛季的曼联的防守问题实际上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在策略上只能选择以攻代守,争取用更长时间的进攻输出,甚至是更高效率的进攻输出,为自己的中后场减轻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曼联才有可能摸到自己的成绩上限,这也就是我们在上一场比赛后所说的:‘曼联下赛季的进攻端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现在需要打一个问号,而你在这里打了问号,那么就需要给曼联的整个赛季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引进一名没有英超经验,需要和库尼亚、姆贝乌莫一起适应、磨合,等同于将整条进攻线重组的谢什科,我不知道曼联的管理层是怎么想的。
留下赫伊伦,你至少还能为谢什科的适应和磨合提供时间、减轻压力,否则进攻端三人用正式比赛来建立默契,由此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更何况,谢什科可不是一名态度多么积极的中锋。”
等到8月8日,谢什科正式加盟的时候,事情已经难以回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直接指向着好转的未来,就像这两个夏天过去之后,很多人可能都发现了,格雷泽领导下的管理层确实走了,但拉特克里夫的管理层也并没有多么出色。
让俱乐部陷入困境的方式,只是换了种类而已,而在谢什科这笔交易上,曼联可能会继续交学费,甚至是更贵的学费……
……赏识谢什科,已经是不切实际的怪异眼光,为其支付超过8000万欧元的转会费,更是让人无话可说,如果为此卖掉赫伊伦,这将是错上加错再加错。”
那么,在曼联本赛季只能如此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引进谢什科,意味着曼联的以攻代守路线已经彻底破产,因为哪怕从此之后主打防守反击,以不输球为第一目标,谢什科的争顶、背身和支点能力,也无法支撑球队高效地形成反制,哪怕库尼亚和姆贝乌莫添进去,曼联也很难在力保安全的情况下,打出1-0、2-0的比分。
不到迫不得已,所谓的三叉戟合体才是趋势,否则花了2亿的新进攻组合,有一人坐在替补席上,都会变成对阿莫林的无穷拷问。
这意味着,布鲁诺大概率会一直打在中场位置上,那么以他的防守意识,给后卫线挖的坑远不会少。短期内,或许只能等待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和马兹拉维在边中卫位置上的复出了。
可是,马兹拉维和利桑德罗-马丁内斯能牢牢占据主力,约罗等人会坐稳替补席?我不这么认为。
这样一来,后场的漏洞就势必会出现,中场自顾尚且不暇,根本谈不上对后卫线的保护,而进攻端打不出存在感,整支球队的战术强度就会非常低。
如果改打四后卫,尤其是很多朋友所说的4231,其实更需要考验双后腰落进后卫线帮助防守的能力,而曼联谈得上是后腰的球员,只有2人。
来到前场,在4231体系之下,库尼亚和姆贝乌莫会面临当年类似于拉什福德和格林伍德一左一右的战术困境,如果没有不对称思路的支撑,那就是两条边路同上同下,要么队形因此整体脱节,要么还是留谢什科自己突前。
而且,改打四后卫,恐怕会成为阿莫林失去更衣室权威的第一步,一旦战绩还是无法提升,那他就彻底失去在更衣室立足的价值了。
所以,正如阿莫林在对阵格林斯比赛后所说的,在如今的情况下,体系并不重要。
尤其是他的曼联在出球时,中卫上前,来到和一名后腰一线的位置,两名边中卫和门将一起尝试出球,这就意味着他的三后卫,至少在有球的时候,内里依然是四后卫的思路。
然而,目前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曼联在阵线被横向和纵向拉扯的时候,双中场和五后卫之间的区域非常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只能将343暂且改为352,让布鲁诺出现在另外两名中场的身侧,而不是身前。两名中场的选择可以灵活应对,比如面对劲旅,就选择卡塞米罗和乌加特,面对能尚且一搏的对手,就可以在卡塞米罗身边布置梅努或芒特。
也就是说,首先凑出8人防守的人头数量。
这一思路,当年索肖濒临下课的时候,在对阵热刺的时候就曾使用过,布鲁诺当时便打在麦克托米奈和弗雷德的身侧:
然而,这一思路在当下是否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或者说是扭转形势的改变,这一点依然很难说,充其量应该只能带来防守端的部分好转,但很难层层堆叠,一路向前,借此拿下比赛。
原因很简单,索肖当时改打352,能用3-0的比分赢下热刺,从而给自己争取到最后三场比赛的机会,因为当时的双前锋是C罗和卡瓦尼:
在今天的曼联如此下滑的情况下,拉特克里夫的管理层没有亲自表态,没有恐慌性引援,没有用钱来拯救这个可能会变得非常糟糕的赛季和教练。
那么仅凭现有的三个前锋,你依然凑不出真正过硬的双前锋组合,只能让谢什科看起来不那么辣眼,所以无论如何,都逃不过俱乐部在这个夏天为自己挖好的大坑。
没有人知道曼联这个夏天的转会计划是如何制定的,也没有人知道管理层和教练之间,是否在每一笔买人和卖人操作上达成了一致。
你很难在曼联进入“Coach”时代之后,找到一个清晰的罪魁祸首了。
这个夏天操作成这样,有可能是阿莫林的想法。开季以来使用无中锋体系,重用芒特、库尼亚,将布鲁诺摆到中场位置上,这让曼联在进攻方向和技术层面的确有了提升,但库尼亚的受伤,说明了这套体系对于球员身体的负荷和损耗被完全忽视,从而让我们在阿莫林接手球队时所担心的这一点,一语成谶:
从这个角度,你也就可以理解引进谢什科和送走赫伊伦的逻辑了:阿莫林要的不是身体,而是所谓的技术。
然而,这些操作也可能更多是俱乐部的想法。
比如,曼联没有媒体所说的那么有钱,三笔引援过后,需要额外的资金回血,而在单线作战的大背景下,曼联确实不需要三名中锋球员,势必出掉一人。
那么在赫伊伦和齐尔克泽之间,当然是前者更能出手,而且能卖出高价,毕竟齐尔克泽加盟球队时,也只是4250万欧元的转会费金额而已。
所以,你也可以借此认为阿莫林并不想送走赫伊伦,而支持这一想法的思路,就是阿莫林曾经用过哲凯赖什这名以身体,而不是以技术见长的中锋球员。
教练眼瞎和管理层心瞎的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无论哪种为真,有一点都是不变的:曼联是遭殃的那个。
印象当中,曾经有一位曼联名宿说过:球队复兴并不那么难,只需要在转会市场不再犯错,买到正确的球员就可以了。
从结果论上倒推,这句话当然无懈可击,但曼联之所以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管理层和教练的眼光都有着很大的问题。
从索肖时代开始算起,买桑乔,买C罗,卖丹尼尔-詹姆斯,买安东尼,买芒特、买奥纳纳,没有留下韦霍斯特,买约罗,买齐尔克泽,卖麦克托米奈,买谢什科,送走赫伊伦,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在给自己制造额外的全新问题。
尤其是到了拉特克里夫时代,在曼联的实力只是中游球队的背景下,从约罗到谢什科,这支球队的确走上了所谓的年轻化的战略,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是实力,是战绩,是这支历史底蕴丰富的俱乐部本就所剩无几的脸面。
所以,曼联首先要认清自我,在这个基础上再徐徐图之。
一支实力在本质上已经沦落到英超中游的昔日豪门,在财力有限,眼光也有限的大背景下,首先要做的是维持并提高现有的实力,这指向着球队需要的是更多的即战力。
因为,曼联管理层发现瑰宝的可能性低之又低,哪怕你觉得没那么低,在年轻教练的治下,也根本不存在合适的环境来培养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在尤其需要回到高级别欧战行列的情况下,就应该暂时放弃所谓的“年轻化”战略。
比如在这个夏天,球队觉得需要提高进攻效率,与其从海外联赛引进新援,选择库尼亚和姆贝乌莫这样的英超选手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接下来的这笔钱,退一万步说,哪怕就是不买后卫或中场,就是看不上赫伊伦,直接去买库尼亚的搭档拉森、姆贝乌莫的搭档维萨,或者水晶宫的马特塔,都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今年买谢什科和去年买约罗一样,都属于活生生给自己找罪受,因为既花了大钱,又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实力的提升,还为此影响了其他位置同样需要补强的计划。
去年卖掉麦克托米奈,今年则眼看着中场缺人,让夏天本有机会跳船,却选择留下的布鲁诺在本就不适合他的位置上一边干活,一边挨骂。
如果一定要践行所谓的“年轻化”战略,豁得出去几年的时光来蛰伏待机,那曼联需要的是一位真正有经验和能力的冠军级主帅。
比如你有安切洛蒂,那很多事情便很好解决。
像这样经验丰富,能力出色的冠军主帅,才能在茫茫沙滩里找到真正的金子,才有可能让曼联用教练的临场战术维持住战绩不下滑,蛰伏几年之后,真正地做到把球员培养出来,从而花了小钱办了大事,就像孔蒂,他已经为那不勒斯抄到了麦克托米奈,如今又抄到赫伊伦了。
而你想要请到这样的冠军级教练,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优渥的薪资,最重要的是,要愿意为了球队的进步,放弃自己没必要的条条框框的要求。
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相较于信任刚毕业的年轻大夫,还是去找经验丰富的资深主任更为靠谱吧?
否则,就会像曼联这样,关键位置上选择信任花了大钱引进的年轻球员,导致其他位置的储备日益捉襟见肘的同时,教练却是经验也很有限的信息型主帅,如此一来,球队每况愈下,反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每天刮信息的人成千上万,真正中奖的却只有那么几位,其他人的钱便都是做公益了,曼联过的不就是这样窟窿越来越大的日子吗?
有了战略当然是好事,但在错误的环境和时间节点,在自身容错空间很小,交不起让年轻球员成长的学费的情况下,实施根本无法承受其代价的战略,复兴便成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是稳扎稳打的设想。
如果你接受了曼联只是一支和富勒姆差不多的中游球队的事实,那么在客场1-0领先后,顶不住主队的反扑,其实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候你再去看阿莫林当时的评价,所谓的“曼联球员应该掌控住压力“,是不是就变成了某种意义的“何不食肉糜”?
曼联做错的事情,大抵就是如此。
雨燕体育直播是一个专业的足球直播网站,主要提供高清足球直播,NBA直播,英超直播,体育吧以最全最高清信号让您畅享五大联赛,打造最好体育直播吧。
Copyright © 2022-2025 雨燕体育直播.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7583号-3
网站地图